鸟宿池边树_鸟宿池边树下一句
"鸟宿池边宿" 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诗。以下是全诗的内容:
夜泊牛渚怀古
牛渚怀古,吴会强寇。
柳暗花明,春风度。
平明泉硕,水满池。
枫叶凋零胭脂蝶,
橘花飘泛梧桐蓼。
昨天吴会范蠡船,
今夜钱唐卢橘子。
汉江马步青刚雌,
怀昔养瘴无损身。
鼋头先到桂花乡,
向晚满山桂子。
鸟宿池边树,
僧敲月下门。
此夜琴初定,
何人吹素冠。
这首诗描述了夜晚船泊在牛渚(在今江苏吴县境内)的情景,诗人怀念了吴国曾经面临的强大敌人,同时也感受到春天的氛围。诗人观赏了池塘中的美景,包括柳树、花朵、清泉等,同时也勾起了他的历史回忆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思考,以及自然界的美丽景色。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怀古情感和自然意境的唐诗。
出自中唐贾岛的《题李凝幽居》
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
这句诗的意思是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,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推山门。出自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《题李凝幽居》,全诗原文如下:
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
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
白话文意思是: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,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。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,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。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,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。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,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。
扩展资料
创作背景: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,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。一天,贾岛去长安城郊外,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。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,已经天黑。这时,夜深人静,月光皎洁,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。不巧,这天李凝不在家。于是贾岛有感而发,创作了这首诗。
首联“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”,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,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: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;近旁,亦无人家居住。淡淡两笔,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“幽”字,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。
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这句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。由于月光皎洁,万籁俱寂,因此老僧一阵轻微的敲门声,就惊动了宿鸟,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,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,又栖宿巢中了。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,来刻画环境之幽静,响中寓静,有出人意料之胜。
颈联“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”,是写回归路上所见。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;晚风轻拂,云脚飘移,仿佛山石在移动。“石”是不会“移”的,诗人用反说,别具神韵。这一切,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,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,幽美迷人。
尾联”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“,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。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,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,托出诗的主旨。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,悠闲自得的情趣,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