焚膏继晷_焚膏继晷兀兀穷年
焚膏继晷,蹈锋饮血的字面意思是:点上油灯,接续日光;踏着刀锋喝着血。形容勤奋工作或读书、勇敢不怕牺牲。
1、焚膏继晷:读作fén gāo jì guǐ,
【解释】:膏,油脂,指灯烛;继,继续,接替;晷,日光。点上油灯,接续日光。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、工作等。
【出自】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”
白话译文:白天时间不足,到了晚上点燃灯火继续学习;一年到头不间断地劳苦用功。
2、蹈锋饮血:读作dǎo fēng yǐn xuè
【解释】:形容勇敢,不怕牺牲。
【出自】:清·吴敏树《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》:“公骤起乡闾,捐家室,誓徒旅,蹈锋饮血,其军最为雄健矣。”
白话译文:陈邦彦突然在民间起义,把家产都捐给了军中,和旅人宣誓,踏着刀锋喝着血,他所领导的军队是最雄壮强大的。
扩展资料:
焚膏继晷的来源典故:
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,在年少时便中进士第,但因个性不适官场,一辈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,颇有失志之感,〈进学解〉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。文中叙述国子先生(韩愈自称,因曾十载之间,浮沉于国子博士之职)训诲他的学生说:"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,才能有成就。学问和品德都好,未来也不怕被埋没。"
话都还没说完,就有一位学生质疑的说:"老师,您不要骗我们了!这么久以来,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艺,每天仍是手不释卷,连夜晚都点灯接着白天来读书。结果呢?只因思想不符合当政者,便遭当权者排挤,不被重用,以致生活困苦不堪。您自己有这样的遭遇,居然还要我们专心做学问!"
韩愈藉老师与学生之口,一方面讥讽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,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。
"焚膏继晷"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形容夜以继日地勤读不怠。后亦用来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动。亦作"继晷焚膏"、" 燃膏继晷" 。
焚膏继晷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,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。其中,“焚”指的是点燃,“膏”指的是灯油或蜡烛,“继”指的是接续,“晷”指的是日影、日光。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非常勤奋,不分昼夜地工作或学习,含有褒义。
焚膏继晷的近义词包括夜以继日、通宵达旦等,反义词则有饱食终日、无所事事等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人作品中,后来多用于书面语,也可作谓语、状语、分句等。除了“焚膏继晷”外,还有“燃膏继暑”、“继晷焚膏”等变体,意思相同。
总的来说,焚膏继晷是一个具有描述性和褒义含义的成语,常用于赞美那些勤奋努力、不懈追求目标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