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诗词名句 > 正文内容

描写冬的诗句古诗_描写冬的诗句古诗冷门

chun3655小时前诗词名句3

1.荏苒冬春谢,寒暑忽流易。

出自魏晋潘岳的《悼亡诗三首》

2.秋月扬明晖,冬岭秀寒松。

出自魏晋陶渊明的《四时》

3.雪压冬云白絮飞,万花纷谢一时稀。

出自《七律·冬云》

4.冬夜夜寒冰合井,画堂明月侵帏。

出自宋代苏轼《临江仙》

5.杲杲冬日出,照我屋南隅。

出自唐代白居易《负冬日》

6.玄冬阳已复,仙葩缀疏星。

出自元代马祖常 《移梅四首 其三 》

7.甘雨歌来邑,冬阳爱趟衰。

出自元代司马亨《送薛仲杰之奉化州判》

8.三冬阳气盛,六月降霜时。

出自宋代释清远《偈颂一一二首 其十 》

9.弊庐道室虽邻近,自乐冬阳炙背闲。

出自唐代贾岛《赠温观主》

10.明年纵便量移去,犹得今冬雪里看!

出自宋代王禹偁 《官舍竹》

1、唐代白居易《邯郸冬至夜思家》:

邯郸驿里逢冬至,抱膝灯前影伴身。

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着远行人。

释义: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。晚上,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,只有影子与我相伴。我相信,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,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。

2、清代纳兰性德《临江仙·寒柳》:

飞絮飞花何处是,层冰积雪摧残,疏疏一树五更寒。

爱他明月好,憔悴也相关。最是繁丝摇落后,转教人忆春山。

湔裙梦断续应难。西风多少恨,吹不散眉弯。

释义: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?原来是被厚厚的冰雪摧残了。五更时分夜阑风寒,这株柳树也显得凄冷萧疏。皎洁的明月无私普照,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,都一般关怀。

最是在繁茂的柳丝摇落的时候,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。梦里又见当年和她幽会的情景,但是好梦易断,断梦难续。遂将愁思寄给西风,可是,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。

3、唐代李益《从军北征》:

天山雪后海风寒,横笛偏吹行路难。

碛里征人三十万,一时回首月中看。

释义:天山下了一场大雪,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。行军途中,战士吹起笛曲《行路难》。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,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,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。

4、宋代李清照《渔家傲·雪里已知春信至》:

雪里已知春信至,寒梅点缀琼枝腻。

香脸半开娇旖旎,当庭际,玉人浴出新妆洗。

造化可能偏有意,故教明月玲珑地。

共赏金尊沈绿蚁,莫辞醉,此花不与群花比。

释义:白雪皑皑,满眼银色世界。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,一树寒梅点缀其间。那覆雪悬冰的梅枝,晶莹剔透,别在枝头的梅花,丰润姣洁。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,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。梅花含苞初绽,娇美可怜,芳气袭人,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,换了新妆的美人。

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,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,作为陪衬,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,玲珑剔透,洒满大地。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,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,品酒赏梅,一醉方休。要知道,群花竞艳,谁也逊色于梅花呀。

5、元代白朴《天净沙·冬》:

一声画角谯门,半庭新月黄昏,雪里山前水滨。

竹篱茅舍,淡烟衰草孤村。

释义:在一个冬天的黄昏,城门一声轻响,一轮新月挂在半空,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。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,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。

相关文章

乌衣巷刘禹锡_乌衣巷刘禹锡表达了什么情感

乌衣巷位于南京秦淮河朱雀桥南岸。《乌衣巷》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,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,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,因此得名。乌衣巷门庭若市,冠盖云集,走出了王羲之、王献之,...

冰心写的小诗(冰心写的小诗歌,现代)

冰心写的诗,例如:1.《繁星(一五九)》现代 · 冰心母亲啊!天上的风雨来了,鸟儿躲到它的巢里;心中的风雨来了,我只躲到你的怀里。2.《繁星(一三一)》现代 · 冰心大海啊!哪一颗星没有光?哪一朵花没...

爱国诗歌朗诵_爱国诗歌朗诵背景音乐

爱国诗歌朗诵比赛主持词(一):1.男:亲爱的朋友们,大家好!“我爱我的祖国诗歌朗诵比赛”的大幕,迎合着六月流火的夏之旋律徐徐拉开,跳跃飞扬的音符将缔造今天华彩的乐章。女:我们相约十月,情系大地,大地飞...

江雪的古诗_江雪的古诗配画

江jiāng 雪xuě 千qiān 山Shān 鸟niǎo 飞fēi 绝jué , 万wàn 径jìng 人rén 踪zōng 灭miè 。 孤gū 舟zhōu 蓑suō 笠lì 翁wēng , 独d...

欲寄彩笺兼尺素_欲寄彩笺兼尺素什么意思

         全诗:槛菊愁烟兰泣露,罗幕轻寒,燕子双飞去。明月不谙离恨苦,斜光到晓穿朱户。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...

易经十句最高深的话_易经十句最高深的话无平不陂,无往不复,艰贞无咎

《易经》地位更高《易经》为群经之首,设教之书。《易经》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,是古代汉民族思想、智慧的结晶,被誉为"大道之源"。内容极其丰富,对中国几千年来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