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袁枚的诗《苔》_清代诗人袁枚的《苔》释义
原文:
《苔》
清代:袁枚
白日不到处,青春恰自来。
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(也 一作:亦)
译文:
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,生命照常在萌动,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。
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,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。
注释:
白日:太阳。

拓展资料:
《苔》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歌。苔藓是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群,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,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,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,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。
苔花开的像牡丹一样,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
《苔》袁枚
各有心情在,
随渠爱暖凉。
青苔问红叶,
何物是斜阳。
译文
红叶与青苔各自有各自的内心情趣与喜好,红叶喜暖,青苔爱凉,都出自它们内心的选择。青苔因生于阴凉之地,反问红叶斜阳是什么?而一个“随”字,道出了对不同选择的尊重和肯定。人要安于自己的选择,不必羡慕他人。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和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