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经典古诗(白露诗词)
1《秋露》
白露暖秋色,月明清漏中。
痕沾珠箔重,点落玉盘空。
竹动时惊鸟,莎寒暗滴虫。
满园生永夜,渐欲与霜同。
2《蒹葭》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,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
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,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,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
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,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,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,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
明月皎夜光
明月皎夜光,促织鸣东壁。
玉衡指孟冬,众星何历历。
白露沾野草,时节忽复易。
秋蝉鸣树间,玄鸟逝安适。
昔我同门友,高举振六翮。
不念携手好,弃我如遗迹。
南箕北有斗,牵牛不负轭。
良无盘石固,虚名复何益?
秋思
春阳如昨日,碧树鸣黄鹂。
芜然蕙草暮,飒尔凉风吹。
天秋木叶下,月冷莎鸡悲。
坐愁群芳歇,白露凋华滋。
白露,那一曲千年吟唱的爱情歌
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;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……”白露是秋日里一帧浪漫的诗签,《诗经·国风·秦风·蒹葭》篇是《诗经》305篇中的经典,“蒹葭”、“伊人”与“水”、“露”一起勾勒出了一幅霜染秋苇、烟水迷蒙的白露秋水伊人图。《人间词话》品曰:“《诗·蒹葭》一篇,最得风人深致”,最情真意切。

“蒹葭”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?
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(王国维),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在白露时节,于吟诵中对 “蒹葭”的意境,寄予了无限遐想。有讽刺说,汉代《毛诗序》云 :“蒹葭,刺襄公也。未能用周礼,将无以固其国焉。”“在水一方”的“所谓伊人”隐喻周礼。逆周礼治国,就“道阻且长”。顺从周礼,则“宛在水中央”。有招贤说,清人姚际恒在《诗经通论》中认为,“伊人”即“贤才”:“贤人隐居水滨,而人慕而思见之。”有浪漫爱情说,清人李渔在《窥词管见》中谓,“蒹葭”是“情为主,景为客。”钱钟书在《管锥编》中评价,“蒹葭”是“寓慕悦之情,示向往之情”。

《蒹葭》堪称“千古伤心之祖”
在清秋的早晨,诗人形单影孤,独行在芦苇茂盛的河边。诗人对“伊人”用情很深,百转千回,苦苦追寻。《蒹葭》创造了一个“苍凉凄美”的艺术境界,无怪乎清人王闿运要说《蒹葭》是悲秋怀远的“千古伤心之祖”了。

(图片来自网络,文章原创,版权号……6821)
《白露》
[唐·杜甫]
白露团甘子,清晨散马蹄。
圃开连石树,船渡入江溪。
凭几看鱼乐,回鞭急鸟栖。
渐知秋实美,幽径恐多蹊。
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白露时节的仲秋美景,果实成熟,柑子满树;清晨散步看到船入江溪,鱼儿自由玩乐;此时的秋景实在美丽,人们会渐渐发现这些美景,赏景的人会越来越多。诗句语言清新、朴素,勾勒了一幅迷人的白露秋景图。